


- [mouse] java没错 可Java作为第一编程语言有很大的问题 ------------ 支持这位老兄 12/04 10:26
- [zhuzhu] java应该说是高级语言中比较简单的了。如果自己再不深入的话,会永远站在一个皮毛上,并且还能用jav 10/14 19:52
- [zkkpkk] “更具有危险性的是他们一点也不了解指示器的语义” ======================== 02/04 01:47
- [游客] 学习中 01/25 21:03
- [zysong] java坐的位置太高了。不像C,直接就坐在汇编的上边。 01/17 21:49
- [sysnap] 施舍--乞丐! 今天看了一个新闻,一个带金表开宝马的人申请廉租房--心灵的乞丐啊! 01/15 12:29
- [zkkpkk] 说来我也是用C#做过一些在ring3层的应用,但是JAVA、C#这种工业语言真的不适合作为“母语”, 01/14 21:59
- [zkkpkk] 有点标题党的意思哦,我看过了,所以提前知道,的确“我赞成的编程教育过程,应当是以C/C++(基本上是 01/14 21:53
- [游客] 编程的真正的美妙之处在于,将复杂的过程缩减成非常小的一个简单操作。 =============== 01/10 14:43
- [dave] 以前的程序员都是学数学,理学出身的,有着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简洁和高效有着与生俱来的追求. 01/10 13:52
- [maya] 在我的blog中,你给我的建议,我非常同意,非常感谢你! 12/28 00:08
- [nj_bessie] 不错 以后多走走来 10/29 20:20
- [lbhn] 你的建义非常好,我已采纳了,多谢了! 10/18 15:52
- [bloom] 给你踩踩!!! 09/17 15:21
[2007-12-06 12:17]
[转]日本游客践踏楼兰古城真相:交钱就可以进去
虽标明“请勿攀登”,楼兰大佛塔上依然被践踏出了不止一条路,而且有一条很新的痕迹,分明是刚刚践踏的结果。
图片说明:这个日本游客索性睡在三间房里
图片说明:在楼兰古城里发现有几堆游客留下的垃圾堆
12月4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

图片说明:这个日本游客索性睡在三间房里

图片说明:在楼兰古城里发现有几堆游客留下的垃圾堆
12月4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
阅读全文 |
评论次数(4) |
浏览次数(1183) |
所属类型(默认类型)
[2007-10-26 09:57] 昨日歌 今日歌 明日歌
昨日歌
佚名者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少!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
文嘉(我国明代画家)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钱鹤滩(我国清朝学者)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佚名者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少!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
文嘉(我国明代画家)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钱鹤滩(我国清朝学者)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阅读全文 |
评论次数(1) |
浏览次数(515) |
所属类型(默认类型)
[2007-10-22 09:20] 被国人误传了千年的七句话[转]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1、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
1、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
阅读全文 |
评论次数(2) |
浏览次数(949) |
所属类型(默认类型)
[2007-10-12 08:57] [转]孔夫子的花边新闻
我的老乡刘子衡先生,去世于1981年,山东滕州杏花村人。先生人称“布衣大师”,早年曾就读于山东第二师范学校,后来曾经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蒋介石以及李宗仁、顾祝同等国民党高层人士讲过学。1949年,刘子衡先生曾经穿梭于国共之间,为民族大业尽过一份力量。
写了这么多关于刘先生的往事,无非想引出青年时代刘子衡先生的一段轶事:1927年,就读于山东第二师范学校的刘子衡曾经主持公演过一部话剧,名叫《子见南子》。子,当然是孔子;南子,是当时卫国国君的夫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南子名声有点不太好,据《左传》等书记载,这个女人曾经和不少人有染。孔子去见这个南子,是在自己漂泊的过程中,想借助夫人的力量美...
写了这么多关于刘先生的往事,无非想引出青年时代刘子衡先生的一段轶事:1927年,就读于山东第二师范学校的刘子衡曾经主持公演过一部话剧,名叫《子见南子》。子,当然是孔子;南子,是当时卫国国君的夫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南子名声有点不太好,据《左传》等书记载,这个女人曾经和不少人有染。孔子去见这个南子,是在自己漂泊的过程中,想借助夫人的力量美...
阅读全文 |
评论次数(0) |
浏览次数(448) |
所属类型(默认类型)
页码数(1):
1